今天(7月30日)下午
扬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扬州调查队
联合发布
2025年上半年扬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诸多挑战,全市上下聚焦“冲刺决胜年”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全市经济平稳运行,主要指标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三产结构持续优化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82.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41亿元,同比增长3.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
第二产业增加值1703.47亿元,同比增长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0%;
第三产业增加值1974.32亿元,同比增长6.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5%。
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2.8%、45.0%和52.2%。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产品供应总量充裕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含服务业)增加值11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4%。从农业生产看,全市蔬菜播种面积47.96万亩,同比增长1.6%;总产量123.5万吨,同比增长2.9%。瓜果播种面积2.93万亩,同比增长3.4%;总产量7.62万吨,同比增长6%。生猪存栏63.05万头,同比增长24.3%;家禽存栏1630.20万只,同比增长8.6%;水产总产量18.84万吨,同比增长2%。
工业生产平稳向好
重点行业引擎强劲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34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8个行业累计产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过半。产值排名前十的重点行业头部引擎作用突出,汽车、电子、有色金属、铁路船舶、电气等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8.6%、14.1%、11.7%、11.2%、10.4%,合计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超九成,是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6大主导产业集群中,“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20.2%、14.0%,对全部规上工业贡献率达73.7%。
13条新兴产业链中,“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新型光储”“集成电路”“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等新兴技术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22.1%、21.2%、13.5%、10.0%,合计拉动全市规上工业4.7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长面广质优
生产性服务业贡献突出
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7%、7.0%、11.2%、9.3%。
1—5月,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3%。列统的10个行业门类中,9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其中5个行业增速超10%。28个行业大类中,正增长24个,增长面达85.7%。生产性服务业贡献度高,规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3%,对规上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4.3%。其中,信息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商务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4%、11.3%、17.9%,生产性租赁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0.1%、17%。
投资整体承压趋缓
制造业投资支撑凸显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6.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50.8%;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0.8%,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0.7%;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2.7%。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7.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占全部投资比重47.4%,同比提升4.0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8.3%、20.4%、11.0%;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0.1%。上半年,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94.1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8%。
消费市场热度攀升
网络零售持续扩张
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4.38亿元,同比增长6.4%。23个限上批零商品类别中,18个类别的零售额同比实现正增长,正增长面近80%。在“618”购物节等影响下,居民线上消费热情高涨,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电商新模式持续拓展,线上消费增长明显。上半年,全市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5.2%,高于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5.2个百分点,拉动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速1.5个百分点。
外资稳增引力彰显
外贸质升活力迸发
上半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7.48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其中制造业外资5.82 亿美元,占比达77.8%。实现进出口总额631.41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出口515.75亿元,同比增长11.5%。从贸易对象看,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264.7亿元,同比增长13.4%。从进出口产品看,出口船舶超100亿元,同比增长超50%;进口平板显示模组超16亿元,同比实现倍增。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城乡差距持续缩小
上半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60元,同比增长5.6%。其中,工资性收入17098元,同比增长5.1%;经营净收入3988元,同比增长6.2%;财产净收入1943元,同比增长6.1%;转移净收入4231元,同比增长6.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5元,同比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83元,同比增长5.9%。
财政收支稳健运行
存贷双增支撑有力
上半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0.81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税收收入150.46亿元,同比增长4.0%。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065.06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住户存款7300.55亿元,同比增长12.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2141.65亿元,同比增长12.8%。
居民消费价格回落
八大类别涨跌互现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4%。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三涨五跌”,其中上涨的类别有:居住价格上涨0.2%,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4%,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8.3%;下降的类别有: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3%,衣着价格下降2.5%,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8%,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1%,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下降0.2%。在食品烟酒价格中,鲜菜价格下降1.3%,粮食价格下降1.0%,鲜果价格上涨2.9%,猪肉价格上涨0.5%。
新质动能加速集聚
数智赋能质效跃升
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4%,较1—5月提升0.2个百分点。全市以数字产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表现亮眼,产值同比增长13.9%、9.9%、6.5%,增速均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6.1%),合计拉动全市规上工业9.7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1—5月,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快速增长,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4%、22.6%、17.4%,合计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速4.2个百分点。随着居民消费向“绿色、智能、品质”焕新转型,“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成为拉动消费品市场增长的引擎。
上半年,全市限上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67.4%,比一季度加快17.3个百分点;智能手机增长68.6%,比通讯器材类增速高43.7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27.9%,占汽车类比重达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