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10/07 11:52
解密致远舰的最后十分钟 船上可能有“狙击手”04/03 09:41
杀敌心切打算一夜两袭日舰 镇江轰炸员李岳龙壮烈殉国04/03 09:36
老八路讲述真实地道战:挖地道埋炸药 炸毁日伪碉堡04/03 09:30
南京明故宫金銮殿上可能真的有“金瓦”(图)04/02 09:36
明孝陵建造历时长达32年 陵内植松10万株养鹿千头04/02 09:34
翁文灏为报蒋介石救命之恩步入仕途 曾住南京百步坡
04/02 09:25
民国官商勾结案:“热心”古董商建朋友圈帮官员敛财04/02 09:19
南京航空烈士馆 “金陵五烈士”照片全部补齐(图)04/02 09:13
青龙山发现南京保卫战指挥所遗迹 消失的兵团查无番号04/02 09:07
古人将春天雅称为“青春” 意指春天草木茂盛一派青葱04/02 09:03
樱花起源于中国 人们在秦汉时就开始赏樱了(图)04/02 09:00
中国开国元勋们的足球情结 毛泽东当过守门员(图)
04/02 08:29
孔祥熙赴英国参加乔治六世加冕礼 在英受到王室礼遇04/02 07:49
民国时清明放“春假” 南京人扫墓要“挑钱”(图)04/01 17:08
扬州个园复道回廊现疑似廊道柱基残石(图)04/01 16:59
1896年清朝开办邮政 邮差小哥一根扁担走广州04/01 16:54
民国北京城经历四次大改造:打通皇城到长安街通道04/01 16:48
95岁老兵忆抗战:没睡过安稳觉 都是睡在庄稼地里
04/01 16:43
慈禧水道:游船经过时百姓站在岸边观看也是滔天大罪04/01 16:37
《新青年》创刊后无销量 刊登《狂人日记》后起死回生04/01 16:29
康熙为朱元璋扫墓 称赞朱元璋对国家的治理胜过唐宋04/01 16:27
民国时《辛报》曾在愚人节恶搞姜公美 报道其已被枪决04/01 16:15
古人买东西用银子是误区 白银成为法定货币是在明朝04/01 11:03
中国人起先将茶作为药用 喝茶的历史顶多上溯到西汉
04/01 10:18
国民抗日军曾在黑山扈击溃敌炮兵中队 打落敌机一架04/01 09:59
三国赵云堪称“绝世好员工” 不计待遇不求职称04/01 09:51
北宋名相吕端大事不糊涂 巧施妙计收服西夏04/01 09:50
清朝廉吏梁中靖为民伸冤 “一锤子砸翻七颗印”04/01 09:42
曾国藩喜欢写挽联练笔 死人写完又偷偷给活人写04/01 09:26
中国第一代验光师王翔欣 曾进宫为溥仪配眼镜
04/01 09:21
“信义老兵”来宁送还战友遗物 在墓前唱起《驼铃》04/01 09:15
六朝南京“国际范儿”十足 罗马人一住就是十年04/01 08:28
东吴灭亡后孙皓活得逍遥自在 口才优秀智讽晋朝权臣03/31 17:02
美籍华人捐1945年日投降原版照、美刊登日投降报纸03/31 16:54
杨家将“一门忠烈” 折太君成杨家将中流砥柱03/31 16:43
明万历皇帝之母不包庇娘家人 在位时没有外戚跋扈
03/31 11:39
扬州烈士黄炎69年后魂归故里 在武装泅渡时不幸牺牲03/31 11:32
唐子城南门曾为扬州最壮观城门 门址超6000平方米03/31 11:23
后人忆民国报人邵飘萍:因历数张作霖罪状被枪杀03/31 11:19
沈阳为清朝开国之都 “盛京”称号前后历时近300年03/31 11:11
古人清明活动多 流行“插柳戴柳”来防疫辟病03/31 10:57
张之洞也曾回原籍参加“高考” 最终考取探花郎
03/31 10:51
唐朝人花钱主要用铜钱 并没有银票可用(图)03/31 10:39
“中国”来源于“王者逐中” 最早的“中国”在临汾03/31 09:45
司马炎发兵20万 兵分六路用4个多月灭了东吴(图)03/31 09:41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坚强而又执着的母亲03/31 09:34
樱花起源于中国兴盛于日本 没韩国什么事(图)03/31 09:31
“上朝父子兵” 明朝南京一对父子同朝、同为尚书
03/31 09:25
清《钦定台规》含“反腐秘笈” 专家:可借鉴之处很多03/31 09:20
朱元璋幼时靠吃柿子免被饿死 登基后大力推行种树03/31 09:16
南京文献《至正金陵新志》 记录苏轼和王安石交恶根源03/31 09:00
邛崃石塔“记事碑” 载有“塔顶宝珠头舍利”字样03/30 20:15
南博拿破仑文物展将实行裸展 公众将能与文物面对面03/30 14:14
海口村民地里挖出130斤宋代古钱币 品种较多有几千枚
03/30 12:54
闲话京津沪老饭店 细品民国旧日风情(图)03/30 12:00
唐朝人吃梨不是拿起来就啃 而是喜欢蒸熟了吃03/30 11:46
清世宗雍正批折子任性可爱:朕就是这样汉子03/30 11:37
早在3000多年前 古蜀文明就已经走起“国际化”路线03/30 11:27
战国时期郑姓人进入四川 明清时期郑姓人口剧增03/30 11:16
留缅远征军老兵刘召回:忘不了家乡的回锅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