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到地方,“新质生产力”开始起势。
1月31日,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
在1726字的新闻通稿中,“新质生产力”一词出现了14次,足见国家层面对其重视程度。
而对于矢志打好新质生产力这场主动仗的江苏,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重点工作,并明晰了发展计划。
目光聚焦无锡,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参加无锡代表团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时,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之于无锡的重要性。
当“新质生产力”成为关键词,唯实争先的无锡又该如何定向发力?
2024开年之际,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释放出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也是对全国的号召。
同时,这一次的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也给“新质生产力”下了一个定义。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定调明确,路线很清晰,接下来就是干。
在此前以“江苏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39次会议上,信长星就明确表示,“对于江苏而言,要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走在前列。”
而致力于在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上挑起大梁的无锡,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积蓄更多优势是必要也是必须。
事实上,拥有较强工业基础和较广工业门类的无锡已经开始布局行动。
通过数据来看,2023年,无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45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6005.31亿元,较上年增长7.8%。
值得一提的是,战略性新兴制造业、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1.8%、51.8%。
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12453家、6310家,入选省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39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力支撑经济昂扬向上发展的背后,是新质生产力释放的强大动能。
而锻造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亦是“主力军”。
走进位于滨湖区的贝斯特精机股份有限公司,去年10月,贝斯特首套“反向行星滚柱丝杠”下线,立刻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和热力追捧。
要知道,其研制的“丝杠”是人形机器人执行器中的核心部件,在人形机器人成本中占比最高,约为31%。
目前,该企业已全面布局丝杠和导轨产业,瞄准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和工业母机三大市场,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以创新为第一生产力,贝斯特所瞄准的发展路径,亦是无锡战略性新兴产业锻造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生动缩影。
目前,威孚高科、万迪动力、华光汽车部件等9家协会企业成立了人形机器人产业联盟,聚焦这一全新赛道形成从研发到制造再到市场层面的协同合作。
不难发现,众多头部企业扎根,源于无锡作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源地和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以及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此外,新能源产业作为全球聚焦的高科技“风口”产业,也是无锡增速最快、活力最高、势头最好的“465”产业之一。2023年无锡新能源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有望突破20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无锡还提前布局了TOPCon、异质结和钙钛矿等电池技术的高端产能,塑造出新能源产业方面的领先优势。
在未来技术产业化上,无锡正加速推进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空天技术,还有生物制造、合成生物、生命科学等“热点板块”的技术攻关和市场化,不断开拓其背后的广阔蓝海。
生产力要上新,除产业上新外,科技、生产关系、人才等一连串配套都得新。
从某种程度上说,锻造新质生产力,根本上要依靠科技创新。
2023年,无锡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升至3.4%;获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4家、企业技术中心113家;布局建设市重点实验室、创新联合体80家……不断攀升的数字,见证着2023年无锡各类创新平台的建设力度,也标注出城市愈发浓厚的创新底色。
当然,人才也得够新,所以各种机制要跟上,让急需人才能成长、能冒尖。
值得一提的是,无锡这座“中国最佳引才城市”正不遗余力地以人才之力托起“创新地标”。2024年,无锡将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00个以上,大学生10万人以上。
毫无疑问,眼下的无锡,正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
顶层规划方面的部署,让无锡发力“新质生产力”有了更加明确的发展目标,“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挑起大梁”,无锡将坚定地扛起期许,干出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