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赛道上不掉队!许昆林在苏州“划重点”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在新赛道上不掉队!许昆林在苏州“划重点”

图片

“在新赛道上不掉队”,是苏州“走在前、做示范”的担当和使命。

4月7日至8日,江苏省长许昆林在苏州深入企业、科研机构调研。

每到一处,许昆林因地制宜、实地把脉,均强调苏州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塑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向创新要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苏州已然下出“先手棋”。

当江苏承载起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的期许,作为挑大梁的城市,苏州更要走在前列。

事实上,今年以来,江苏党政“一把手”已先后多次到苏州调研,其行程“新质生产力”均是关键词。

发展新质生产力,苏州何以谋“新”?

此前,许昆林曾表示,对江苏来说,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产业科技创新是主攻方向,必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图片

回眸此次许昆林苏州之行,科技创新仍是重点

期间,他先后来到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等科研机构,详细了解技术攻坚突破进展。

在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许昆林指出,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以市场需求、成果转化为导向的产业技术研发,不断以新技术引领产业全链条发展,全力抢占量子产业发展先机。

事实上,这些科研机构背后所链接的前沿产业、未来产业等,不仅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今年2月聚焦企业的调研,此次科研机构成为主要目的地。

图片

这是因为产出科技创新成果的各院所机构是重要的动力源,而在创新的策源性能力上,苏州尚有短板和提升的空间。

一方面,苏州虽然在历史上是“状元之乡”,但目前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数量、层级均不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不及南京、成都、武汉等城市,如此便会出现国际顶流创新人才以及原始创新平台缺乏。

另一方面,本地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提供顶尖原创性科研能力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整体上不及南京、武汉等城市;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也不如同为中国工业城市第一方阵的上海。

图片

面对当下发展现实所需,许昆林表示,苏州要利用学科优势和科研实力,形成上下贯通的人才创新制度供给,实现科研成果和科技人才“双产出”,让实验室成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

毕竟,只有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才能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于苏州而言,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深度合作,共建各类产学研联合体,用好各实验站、科研院所,将是破题的关键。

这不仅可以更好的赋能新能源、信息电子、新材料等众多行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也将引进培育更多前沿产业、未来产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开源引流。

事实上,在强内的同时,苏州业并未忘记学外,就在两周前,苏州书记、市长带队赴嘉兴,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深入学习了嘉兴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研平台成果转化上的经验做法。

这表明,苏州一直在坚持补短板和拉长板的双向发力。

在随后召开的信息、能源领域在苏全国重点实验室座谈会上,许昆林再次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强化资源整合、科研统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未来产业发展做好技术储备。

创新成果不只是“实验室”里的样品,更应是“生产线”上的产品、大市场里的商品。接下来,有效促进实验室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应用,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需苏州一以贯之推进落实。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在苏州,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冲锋号”,已然吹响。